找到相关内容1307篇,用时1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受戒者睡眠未修时善根仍在增长

    ;从体性上讲,其本身罪不善同体;从果上讲,其本身能够产生不可爱异熟。不论是否受戒,任何人只要触犯此事即生性罪。“遮罪”,即是佛的规定相违背的业障。从因上讲,其直接动机可以是由善心或记心发起的;从体性上讲,其本身记同体;从果上讲,其本身并不能产生不可爱异熟。   如果动机蔑视戒律等不善心相关,而犯单纯遮罪,那么性罪和遮罪这两种罪堕都有。如果单由无记心动机犯过,则只有违犯佛制之“堕”,而...

    帕绷喀大师 讲述

    |戒律|业增长|罪过|过失|破戒|忏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3/08451920995.html
  • 阿摩罗识阿赖耶识

    自然再度成为该派学说的根基。   印度的佛学思想则有不同。阿赖耶识坚持的印度佛学思维方式是一种圆形批判。这圆形并非圆之物理形状,而是一种全和绝对,一种无尽彻底的否定和消解。这种否定和消解不承认有,...   阿赖耶识是玄奘学说之根基。阿赖耶识即含藏整个世界的本源。在奘系中,不存在严格的本体论思路,不承认本体现象的划界,更不接受此岸彼岸的区别。所以阿赖耶识是世界本源,却绝非世界本体。在玄奘看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41642487.html
  • 对治世间八法的方便

    法,特择录道次第广论等而成此文。   敬礼上师!   《善住意天子请问经》中说:「得诸利称誉乐,不应于彼生骄慢,虽遭利称毁苦,愿耽著护世间」。《妙臂请问续》中说:「称利,苦乐如是毁誉等,以心善破诸世法,罪恶渊薮应舍弃」。《亲友书》中也说:「利利苦乐,称称毁誉,了世俗八法,齐心离斯境」。文中的「了世俗」是指国王,此段劝诫国王对八法应等量齐观。受用圆满之利贫穷之不利,身中无病心情...

    帕绷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5643238.html
  • 饥渴难耐的饿鬼道

    :此类饿鬼饮食虽没有障碍,但是不论所受食物为何,皆会燃烧成火,仍受饥渴大苦。  因为前世造作的善恶业不同,在饿鬼道所受的果报也会不同。若依鬼的生活境遇贫富,大致可分为有威德鬼威德鬼两类;威德鬼...的生活贫富差距,细分为财鬼、少财鬼多财鬼三大类。最穷的财鬼,有被自己口喷的火焰烧伤的「炬口鬼」,口喷臭气熏得自己呕吐不止的「臭口鬼」,以及口细如针无法饮食的「针口鬼」,他们无法享用食物,常陷於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1045754.html
  • 龙华三会愿相逢

    他们不禁钦佩万分!   像这样美丽、玄奥的故事,在很多经中都有同样的记载。从这里可以看出大迦叶伟大的人格,经万劫而不朽!   有人说,伟人的精神进入造化的胸中,参入天地之至奥,而生命终的时间同样的悠长!从尊者大迦叶的故事来看,尊者的生命固然是无穷无尽,就是佛陀的教法也将穷尽的流传下去!   大迦叶尊者的一生,是多彩多姿的,从他在树下诞生,到雕塑金人求婚;从做十二年名义上的丈夫,到在多子塔边皈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4048703.html
  • 你“信”吗 ——认识佛教的“信”

    乐善”是由净信产生的功能特征,佛典上讲:痴三善根相应之信为正信,反之即为邪信。这就明确指出了“信”的标准,“痴”就是“净”,当然也是“善”的,这就是佛教中常称信徒为净信和善信的...断除贪嗔痴三不善根,就能开显清净圆明之佛性,证得解脱自在。这就是佛教的信要痴三善根相应的原因。  佛教的这个“净信”的标准一般信仰者所强调的“诚信”也是有区别的。一般的诚信所强调的是...

    成忠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3849828.html
  • 和谐社会需要佛教

    总能听到佛教徒祈祷世界和平,人民安乐的声音。所以说;“佛教无不以和谐做为自己行事处世的原则,并以自己的修行实践,为人间播下和平,和谐的种子。  缘起无我,自他二是佛陀揭示的缘起因果法则。由此可知,任何事物的有,生灭,都是平等相待,互为依存,相辅相成而不可分离的,以此因果法则来理解人类的相依共存,就可以发现世界上每一个生命个体,家庭,民族,社会,国家过有着的密切的关系。因此,人类社会就是你中...

    释青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90853642.html
  • 略论杀戒

      《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》中对杀戒的描述极为详细,下面的分析旨在从中理出一个头绪,为后面的安乐死分析提供一个依据。这里依次需作三层区分,即犯犯、可悔不可悔及可悔的轻重。  先谈区分犯戒不犯戒...”  (2)对通常情况下不可能致死的行为的后果的不自觉(此处有例外,见下中罪可悔条),如:  又一居士山上推石,石下杀人。…佛言:“无罪。”  次谈区分可悔不可悔的标准。凡是故意杀人且致死的行为均...

    邵勤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12055623.html
  • 佛教在宗教中的独立性

    佛教就不能称为宗教。本文将围绕神神的问题,谈谈佛教在宗教中的独特性。   一、神而非有神   宗教,普遍存在对神的崇拜。由于对神的认识不同,于是产生了多神教、二神教、一神教的信仰。多神教,是信仰...着人间祸福。   同是宗教的佛教却否定主宰神的存在,但有神教相比,不妨将佛教称为神教。佛陀即是觉者之义,当年,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,亲证宇宙人生真相,发现宇宙万物都是沿着“因缘因果”的规律兴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1856514.html
  • 朱士行——西行求法第一人

    。竺叔兰在少年时喜好打猎。有一次他突然暂时死过去了,看到很多善业或恶业所产生的不同的果报,因此而改变了杀生的嗜好,深祟佛法,博通多种语言,尤其擅长梵语和汉语。还有一位僧人叫罗叉,是西域的和尚,博学多才。竺叔兰罗叉合作,将梵文译作汉文,起名为《放光波若》。从于阗国带回来的皮牒原本,现今还保存在豫章。到西晋惠帝太安二年(公元303年),支孝龙又校定竺叔兰的写本成为定本。当时还没有品目,原本共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5060446.html